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新闻中心

黎明重工科技的立式冲击式破碎机

来源:   时间:2015-07-03  

1.1制砂 砂料作为混凝土骨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和石粉含量等质量指标对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易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中规定混凝土骨料砂的粒度模数为FM=2.4—2.8,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水泥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水利工程砂料的生产是以控制其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和石粉含量作为关键生产技术。 1.1.1天然采砂 天然砂开采灵活,工艺流程简单,投资成本少。我国早期的水电工程中,电站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长,多数应用的是天然砂。 天然砂资源是一种地方资源,短时内不可再生,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在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砂质量下降、限采或禁采天然砂的情况,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展。 天然砂一般细度模数偏小,大多在2.O以下,难以满足水工混凝土质量要求,需通过掺和人工砂来调整细度模数;天然砂中的粘土团、树枝、人工垃圾等杂物多,难以通过振动筛将其分离出来,一般需人工挑选,影响砂的生产强度和质量。天然砂的生产强度受料源和季节的严重制约。 1.1.2人工制砂 在水工混凝土中,砂料约占混凝土骨料总量的30%~40%,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砂料的需要量往往数以百万吨计。人工制砂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天然河床砂砾料的减少和河流河道保护法规的建立,工程建设规模的加大和建设周期的缩短,使工程用砂量和强度急剧增加也是人工制砂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大部分水利工程天然砂料缺少,人工制砂技术的日趋成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混凝土对砂的技术要求则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强度等级和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很严,能满足其要求的天然砂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因此,发展新砂源(人工砂)势在必行。 人工制砂工艺流程复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其质量稳定可控,生产强度高,不受外部条件制约。随着水电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技术的进步,人工制砂成为必然的趋势。 2课题的提出 2.1常规制砂的缺陷 目前国内人工砂加工由于制砂设备受进料粒度的限制,制砂原料只有经过多级破碎(一般四级)后才能获得。超细碎圆锥破碎机因投入成本高、产量低,对硬度高的岩石制砂效率更低而难适应大型人工砂石系统。 棒磨机运行成本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在设计上与其它冲击设备一样依靠矿石与坚硬物体间突然撞击,因此,它们与其它冲击破碎机有着共同的基本特点,其设计优于挤压式。如果进料口足够大,沿自然界面对矿物进行破碎可获得很高的粒度破碎比,并能生产出成形好的产品颗粒。立轴式冲击破碎机优于其它冲击破碎机的主要优点归于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它可生产出成形好各种粒度的高质产品且生产率高。 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的成本费较低。另外,在较易受磨损的部位,受损的部件非常小,因而可用硬金属制造,其费用较低。因此很好的立轴式冲击破碎机能处理磨蚀性强的物料。这是优于主要限于处理非磨蚀性物料其它类型冲击破碎机的一大特点。 近20年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该设备能高效生产细粒度物料产品,逐步取代棒磨机成为砂石系统制砂的主要设备。 当然,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单独做为制砂设备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好性能的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其产砂能力在30%~45%之间,其细度模数在3.0左右,不能直接用做成品砂;其石粉含量随原料性质及原料含水率的变化而波动较大,难以掌控。 2.2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统设计突破 1994年9月三峡下岸溪人工砂石工程招投标以来,水电八局就组织大量的技术人员对立式冲击式破碎机与棒磨机联合制砂工艺进行研究,并派出技术人员对在韩国使用美国立式冲击式破碎机与棒磨机联合制砂项目进行考察,结合三峡工程人工制砂的实际情况,我们研究出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方案。系统5台美卓矿机Barmac9000型立式冲击式破碎机是超细碎车间成品砂生产的主要设备,经调节料仓输入的石料在这里进行超细破碎。粉碎后的混和料被送往检查筛分车间进行水洗和检筛,超标准的粗颗粒又被送回调节料仓循环破碎;颗粒合格的砂经冲洗,再经脱水筛脱水后,送入成品砂仓。6台MBZ2136棒磨机制砂是人工砂生产的辅助手段,主要用来调节成品砂的细度模数。所有的成品砂经脱水筛脱水后,运进盖有防雨棚的成品砂仓,再进行一周时间的自然脱水,使成品砂的含水率控制在6%以下,满足人工砂的质量要求。 立轴式冲击式破碎机与棒磨机联合制砂工艺在三峡工程下岸溪人工砂石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开创了此类人工制砂技术的先河,将我国人工制砂技术工艺研究与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对我国水电建设起到了积极的贡献。